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国已经掌握了高速铁路建设中的两项极其重要的技术:机车技术和轨道技术。具体地说,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全站仪制造、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方面。在这些项目中,接触网及牵引供电系统是宝鸡保德利电气吸收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技术并实现了国产化;铝合金车体是由山东丛林铝业公司利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辆万吨油压双动铝材挤压机组;而作为高铁的最核心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则是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吸收了西门子和日立公司的经验,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列控系统。此外,我国攻克了250/350公里高速转向架势所需的无砟轨道板、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
从盾构机技术来看,一直以来,以产量1670台居世界首位的LIGE、占有欧洲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海瑞克和拥有多个品牌的德国Verte的表现最为引人注目,仅德国的海瑞克就占据了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直至2006年12月,“先行二号”盾构在上海完成安装和正式下线,才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先驱2号"拥有33项技术专利,直径为6.34米,价格比日本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一,发射率约为70%。
尽管价格不菲,盾构机却可以将地铁暗挖的功效提高8至10倍,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地面不需要大面积拆迁,不会造成交通堵塞,施工无噪音,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再加上我国地铁、水利工程、过江隧道等众多工程相继上马,使得国内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纷纷开始进入盾构机制造领域,通过与国外盾构制造商的合作、合资、自主研发和并购等方式。在市场上,中国制造的盾构机产品开始出现。
当前,国内已有近30家企业进入盾构机行业,打破国外垄断局面。一些企业已经能够独立承担项目,具备了自主开发、设计、生产、配套、施工等能力和水平,正在逐步实现自主、本土化、产业化、市场化。这是国内第一台国产大直径盾构机,填补了湖南长沙地区大直径盾构机在国内市场的空白,也标志着国产盾构机替代进口将成为今后盾构机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